1. 京剧
介绍:
京剧,又称平剧、京剧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List)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上升时间:
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开始,原本在南方演出的安徽四大剧团三清、四戏、春台、和春相继进京,直至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徽、秦、汉剧相融合,形成京剧。吸收昆曲、京剧之长。
代表曲目:
《宇宙战线》、《玉堂春》、《长坂坡》、《英雄会》、《渔杀全家》、《五人大义》、《挑滑车》、《击金枝》、《雪》六月》、《四大进士》、《寻找孤儿、解救孤儿》、《拦马》、《金玉奴》、《番江》关》、《野猪林》、《八锤》、《空城计》、《霸王别姬》、《智取威虎山》等。
其他关键知识:
行业分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种。
唱腔分类:京剧主要分为“西皮”和“二黄”两大类
京剧表演的四大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的四大基本功。
京剧女角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埙派、商派。
2、越剧
介绍: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被誉为“第二国剧”,也被誉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人认为它是“最大的地方戏曲类型”,在国外被誉为“中国戏曲”。歌剧”。
2006年,越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升时间:
“越剧”起源于“地唱”。 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园演出的《德杜班》在《申报》广告中首次被称为“越剧”。
代表曲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柳毅传》、《山水情》、 《玉堂春》、《孟丽君》、《击金枝》、《景柴传》、《西园记》、《白蛇传》、《 《李娃传奇》、《白兔传》、《汉宫怨》、《孔雀东南飞》、《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婉》、《狸猫换太子》 ”、“家”等。
其他关键知识:
它起源于浙江嵊州,发源于上海,兴盛全国,传播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昆剧、话剧、邵剧等特种剧种的精华,经历了从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以抒情见长,以唱为主,声音优美,表演真实感人,优美典雅,具有江南精神。主要以“才子佳人”为主题,艺术流派众多。公认的主要学校有十三所。许多。
3.黄梅戏
介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行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它是汉剧之一。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升时间:
黄梅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黄梅采茶歌早在唐代就已十分流行。随着宋代民歌的发展和元代戏剧的影响,民间戏曲的雏形逐渐形成。明清时期,黄梅县戏更加盛行。清朝乾隆末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是黄梅戏发展的早期阶段。
代表曲目:
《神仙配》、《牛郎织女》、《槐花经》、《驸马》、《孟丽君》、《情侣看灯》、《打猪草》、《柳井》 、《蓝桥社》、《鲁豫有约》、《王小六做豆腐》、《小辞典》、《玉堂春》等。
其他关键知识:
黄梅戏以抒情、韵味浓郁、唱腔古朴清新、细腻动人、抒情明亮而著称。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易于理解和普及,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黄梅戏的唱腔有主调、彩调、三调(三调的统称:“彩调”、“弦调”、“隐丝调”)三种唱腔形式。
4.评剧
介绍: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也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可分为东评剧和西评剧,其中以东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升时间:
清末,根据河北滦县小曲《对岸莲花瀑布》而形成。它首先流行于河北农村,后传入唐山,称“唐山螺子”。 1935年,大批绮螺子艺术家涌入南方,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演出。随后,他们又去了重庆、成都、贵阳等地,并在这些地区扎根。今年年初,“评剧”这个名字出现在上海报纸的剧目广告中。
代表曲目:
《金沙江畔》《拜月》《谢瑶环》《家》《天地带》《凤凰归巢》《韩玉娘》《桃花寺》 “, ETC。
其他关键知识: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善于唱腔、吐字清晰、歌词通俗易懂、唱腔清晰、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气息亲切。其形式活泼自由,最擅长表现当代人们的生活,因此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大量的受众。
评剧的唱腔为板球体,板波体有慢板、二六板、多板、散板等多种。
5. 豫剧
介绍: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地方戏曲,居全国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的。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升时间: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它是在河南流行的小令(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昆腔、吹、皮黄等梆子的艺术元素。
1924年,王以诚在《新京报》副刊《戏剧周刊》上发表了《豫剧通论》一文。文中的豫剧是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
代表曲目:
《黄鹤楼》、《空印盒》、《穆桂英挂帅》、《三盗令》、《断桥》、《美人案》、《三哭宫》、《玉麒麟》、《斩首》黄袍》、《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蹄》、《萧二黑结婚”等
其他关键知识:
豫剧以唱腔铿锵有力、旋律分寸、流畅、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而著称。因用枣木梆子演奏,故早期称为河南梆子。
歌唱类:
河南西调,又名西府调、相府调、鱼洞调、沙河调
角色职业分类:
一般来说,是四个学生、四个段位、四个花脸。
【问题训练】
1.历史上可能发生以下哪种情况?
A、秦时,郑升为西域刺史,朋友为他设宴。
B、西汉时期,张任本市航运使,负责采购进港船只。
唐代富商李丙在女儿结婚时送给女儿数十套白瓷。
明朝官员王丁请剧团演出京剧《白蛇传》
【答案】C
【分析】
A项,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而来。西汉(公元前202-8年)统一西域后,设立西域都护府。因此,秦朝时期的郑国不可能担任西域都护。这个选择是错误的。
B项,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王朝,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持续了210年。市船司是宋、元、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政府机构。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因此,张在西汉时期担任都督航政是不可能的。 ,选项错误。
C项,白瓷最早创烧于东汉以前,是著名的过渡性灰白瓷唐代邢窑。因此,唐代富商李先生可能曾用白瓷作为女儿的嫁妆。答案是正确的。
D项,明朝(1368-1644),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清代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1860),徽剧、秦剧、汉剧融合,吸收昆剧、京剧之长而形成的京剧。歌剧。所以,明朝官员王不可能看京剧,选择是错误的。
因此,本题答案为C。
2.关于民间艺术和戏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评弹最常用的乐器是琵琶和古筝。
B.昆曲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苏州昆山
C、因常用枣梆子伴奏,所以琴腔又名“梆子羌”
D.经典京剧《美人案》中的包拯属于老生
【答案】C
【分析】
A项: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综合表演的总称。评弹最常用的乐器是三弦和琵琶,而不是琵琶和古筝。选项错误。
B项:昆剧是戏曲的一种。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省昆山县,故称昆剧,又称昆山腔、昆剧或昆剧。因元末昆山附近的顾俭而得名。后来成为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乐剧种。错误的选择。
C. 秦腔是戏曲的一种。一般认为起源于陕西、甘肃、山西等地的民歌、小调。它是由流行的闲琐曲演变而来,形成于明朝中叶左右。陕西、甘肃地区古代曾是秦地,故称“秦剧”或“西秦剧”。因用枣木棒击打关节,发出“桄、桄”的声音,故又称“桄子调”或“桄桄子”。正确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D项《断头美人案》是传统京剧剧目。讲述了陈世美贪图富贵,悔婚招妾,不肯认前妻,最终被包拯处死的故事。 《美人案》中的包正是行业分类中的一名网络演员,俗称花莲。他扮演一个性格坚强或粗暴的人,这是错误的选择。
因此,本题答案为C。
3、下列戏剧类型与其代表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 昆曲-《天作之合》
B. 豫剧-《空城计》
C. 京剧-《霸王别姬》
D.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
【答案】C
【分析】
甲目《神仙配》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书”之一,也是黄梅戏的剧目之一。它是第一部以电影形式出现的黄梅戏,而且它不是昆曲。相应选项错误。
B项《空城计》又称“弹琴退兵”,是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章“马谡不肯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中大”。不是豫剧,选项对应错误。 。
C项《霸王别姬》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剧目之一。是青衣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改编而成。选项正确。
D项《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的代表剧目,也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相应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为C。
未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