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史册,“消失”可能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二十年来,整个中国足球界经历了非常漫长而深远的球队变迁——大连实德、辽宁宏运、陕西国力、江苏苏宁等曾经辉煌的球队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据ECO统计,2004年至2023年,中国足球三级联赛共有124支球队(中超14支、中甲26支、中乙84支)从历史舞台消失。
总结这些球队消失的原因,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也可以看到困扰着各个球队的不同的悲伤。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职业足球队的消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投资者陷入危机,俱乐部被迫解散
纵观中国足球历史,有一大批球队因母公司无法提供资金支持而停止运营、解散。
2010年前后开始的金元足球时代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人对足球市场火热的渴望。特谢拉、奥斯卡、拉维奇等大牌外援加盟;恒大开创的亚冠时代,华夏幸福、权健、苏宁等的无成本竞争;里皮、卡纳瓦罗等大牌教练的到来。它为疯狂增长了十年的足球市场增添了看似无穷无尽的柴火。然而如此疯狂的烧钱也为2020年前后足球大厦的倒塌埋下了雷霆的种子。
2019年至2022年,由于金源足球时代的投资以及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不少球队投资人接连出现经营问题。恒大遭遇雷雨,苏宁遭遇经营危机,权健被依法查处,公司失去母公司输血。各队已宣布解散。
2021年2月28日,江苏足球俱乐部在2020年夺冠背景下宣布暂停运营。从2020年夺冠到2021年停止运营,江苏足球仅用了108天。尽管足坛和江苏省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这支27岁的球队还是夭折了。
据江苏足球俱乐部官方公告:“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叠加,江苏足球俱乐部无法有效保证继续参加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即日起,江苏足球俱乐部将停止参加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其团队的运作。”苏宁集团正在与苏宁集团合作。恒大、上港、鲁能等并驾齐驱的金源足球人,虽然在2020年拿到了队史第一个顶级联赛冠军,但最终却因为盲目投资、无视规律而遭遇了球队覆灭的命运。足球发展。
事实上,江苏足球一直拥有良好的球迷基础,但俱乐部却忽视了对足球产业运作及其独立造血能力的重视。五年投资65亿元,俱乐部最终成为母公司苏宁集团不得不放弃的包袱。
从江苏球迷的情感角度来看,苏宁集团的行为令人无法接受,但从公司和员工的生存角度来看,却是正常合理的。尽管利物浦功勋主帅比尔·香克利曾说过:“足球无关生死,但足球是高尚的”。但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在中国足球的背景下,放弃足球确实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选择,这是一个既不能为公司赚钱,也不能创造巨大利润的负担。给公司带来负担。
天津天海的结局也令人失望。 2017赛季之前,天津天海引进了维特塞尔、帕托和莫德斯特三名高价外援,并以联赛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了当赛季的亚冠资格。 2018赛季,天海队历史性亮相亚冠八强。其击败恒大、击败日韩的历史至今仍为人称道。
但一时的繁荣掩盖不了繁荣背后的脆弱。 2019年1月,天海股东权健集团资金被冻结,球队随后被移交给天津市体育局。那个赛季,天津队依靠权健集团赛季前预留的运营资金,勉强熬过赛季并完成保级。塔吉特,但没有母公司的输血,天海最终因没有公司接手而于2020年5月12日宣布解散。
球队没有造血能力,联赛文化培育不扎实,球迷对球队忠诚度不高,变现能力差,这些都导致球队成为母公司拼命尝试的牺牲品。为了生存。
足球俱乐部在中国生存确实很困难,但不计成本甚至回报完全依赖母公司的投资显然是不合理的。与皇马、曼联乃至联赛垫底的球队相比,他们都具备独立变现的能力,依赖于其巨大的影响力、球迷的忠诚度以及持续稳定的球队运营。欧洲球队长期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也为球队下赛季以及十年、二十年、百年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为愿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英超等联赛由于赛事影响力,版权转播收入极高。因此,赛季末的转播收入分成也为广大俱乐部的维持提供了必要的财政血液。
从根本上来说,各队的顶尖球员和比赛的焦点,为俱乐部留住球迷、联赛留住观众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与中国三级足球联赛相比,很少有比赛能像英超的曼彻斯特德比和西甲的国家德比那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即便是金源足球巅峰时代的恒大与上海上港天王山之战,也无法吸引全国德比级别的观众。究其原因,关注度不够还是因为国内足球水平较差。目前的球迷数量根本无法支持所有三级联赛的球队。
与此同时,职业球队应有的另外两项收入,即商业收入和比赛日收入却过于稀缺。商业收入中的赞助与球队的影响力有关,纪念品和球衣收入也取决于球队的表现和球队文化,而比赛日收入在疫情期间已触底。
在此背景下,团队的收益远低于公司的投入,放弃团队就成为效率导向型企业的“合理”之举。
同样经历过金源足球泡沫破灭的申花、国安、海钢等球队幸存下来。这些团队的背后无疑是更有实力的企业。在公司运营维护和球队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这些球队对中超豪门的维护水到渠成。
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母公司停止注资
从职业体育的角度来看,职业联赛的成绩占球队运营的很大一部分。球队的表现不仅影响球场座位数和门票收入,更影响资方对球队的信心以及最关键的资本注入。但从目前来看,即使母公司或投资者经营状况良好,也不能保证团队能够生存下来。
对于首都来说,足球不是公共物品。投资足球可能是出于资本老大的足球情怀,但更可能是为了投资足球后的其他政策利益和利益。因此,在球队常年表现不佳或者政策福利失效的背景下,球队势必会被放弃保留主帅。
中国足坛三大流浪者队是资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代表——北京成丰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仁和)、广州城市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富力)和绍兴柯桥悦嘉足球俱乐部(以下简称:绍兴柯桥悦嘉足球俱乐部)。简称毅腾),三支队伍经历了悠久的历史,迁徙距离超过2000公里。经过长时间的更名、主场变更,盛世最终散去,走向解散的命运。 。
人和队先后经过上海浦东、上海中远汇丽、上海中远三林、上海永大、西安浐灞、陕西宝荣浐灞、贵州人和、北京人和北京乘风,并多次升入三级联赛。降级,最终在2020赛季结束时从中甲降级退出职业联赛。
虽然降级是促使投资者结束运营的关键因素,但以利润为先的足球投机才是俱乐部消亡的本质原因。仁和和团队最初从上海搬到西安,主要是因为西安的房地产项目。后来,由于贵州茅台酒和仁和在贵州商业地产项目的巨额赞助,球队从西安搬到了贵州。
随着仁和进驻北京,仁和再次搬迁。此后,由于足协禁止跨省迁徙以及不分性别的姓名政策,球队的历史被定格在北京丰台的最终主场。在失去球迷支持、政策福利消失、企业冠名权被切断财源后,戴氏家族最终放弃了球队,二十六年的流浪史也随之结束。
广州城的毁灭,部分与欠薪纠纷有关,但多年跑足积累的失望和疲惫,依然是投资者放弃球队的主要原因。
2011年6月23日,具有球迷和总裁双重身份的富力集团老板张黎决定收购处于关键时刻的深圳凤凰足球俱乐部,并将球队更名为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同时,将主场迁至广州越秀山体育场。自此,富力集团开启了富力团队十二年的经营历程。
从2011年到2023年,富力从未降级。其鲜明的攻势足球在中超联赛中是独一无二的。曾经辉煌的广州德比依然留在广州球迷心中。然而十二年后,广州足球的疯狂却戛然而止。广州队在中甲联赛中,富力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一滴眼泪。
事实上,富力宣布解散之前,一直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以中性名称广州城效力了两个赛季。 3月20日,甚至奇迹般地进入了完成清算的俱乐部名单。然而,在最终的股改背景下,富力集团却看不到股改及收购方的诚意。经营了十二年,亲手结束了球队的命运。
不过,富力经营足球的初心还在。据俱乐部官方账号信息显示,俱乐部结束一线队运营后,旗下青训队仍在训练,避免了2021年江苏队停止运营后各青训队被分拆解散的命运。
绍兴柯桥月家有2000公里的迁徙历史,途经大连、鞍山、哈尔滨、烟台、浙江。其漫长的球队更迭是中国职业足球混乱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2004年中超元年开始,毅腾队已经五次搬迁,始终未能扎根。 2001年,毅腾集团承建了哈尔滨市政府大楼,并涉足房地产开发。随后毅腾董事会决定将俱乐部迁往哈尔滨。在哈尔滨度过了两个赛季后,俱乐部因为烟台“飓风”称号的100万元搬到了烟台。
球队在烟台经历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赛季。上半程联赛,他们就有登顶的迹象。但在联赛后半段,由于财政问题,他们连续亏损,并在当赛季降级,随后回到注册地大连。 2009年到2011年,大连实德和大连阿尔滨“不断挤压”这支“任性”球队的生存空间。 2011年,毅腾再次搬迁,回到哈尔滨。那个赛季,毅腾众志成城,成功杀入甲级联赛。两年后,毅腾队创造历史,成功晋级英超。球队最终将注册地点变更为哈尔滨。
2014赛季,毅腾虽然以5胜6平19负排名联赛垫底并告别中超联赛,但仍然创造了联赛排名第三的上座率纪录。 2015年,哈尔滨毅腾经历了一场负赛。愤怒的哈尔滨球迷撕毁了一张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880平米海报。球队与球迷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毅腾再次离开。 2016年,毅腾团队正式落户浙江。在浙江不温不火的五年后,毅腾队正式更名为绍兴柯桥粤甲足球俱乐部。
2021年中甲联赛最后一场保级附加赛中,绍兴柯桥粤A(毅腾队)以总比分1比3不敌中冠球队湖北华创,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支球队连续四次降级。团队。 2022年5月20日,毅腾团队在微博发文“放心,你以后没有朋友,全世界都没有人认识你”。微博,象征着这个曾经的“中国阿贾克斯”的解体。
毅腾队(绍兴柯桥粤甲足球俱乐部)最后一条微博
事实上,毅腾、富力、人和三支球队已经坚持了十几年。也许糟糕的表现是球队退出的导火索。然而,退赛背后挥之不去的根本问题是球队无法坚持下去。成功的关键是多年无回报的投资和短视的足球投机导致了俱乐部的最终消亡。
一支百年球队的诞生,不仅仅取决于成绩和足球炒作。我们常说“十年树成,一百年树人”。俱乐部的健康成长也需要长期的努力。一味注重结果和利益而忽视球队文化、球队忠实球迷、球队自身造血能力的发展,也会导致俱乐部的退出和消亡。
运作不合理,俱乐部本身存在严重问题
当然,很多现存或消失的俱乐部的实际运营和管理也存在很大问题。多年来,中国足球通过总结前人经验、学习国外球队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探索职业足球俱乐部的运营管理。在漫长的球队更迭史上,既有重庆两江竞技等中超球队的消亡,也有南通海门科迪源等小型青训俱乐部的凤凰涅槃。
重庆两江竞技成立于1994年,2022年5月24日宣布停止运营并退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 2016年底,当代集团接手重庆队,六年内投资超过30亿元。 2022年,由于经营不善,俱乐部入不敷出,累计债务7亿元,最终不得不弃队。
在当代集团接手之前,力帆集团负责运营重庆队。据重庆队前员工回忆,俱乐部在力帆时代从未出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当代接手后,由于金源足球时代的不合理运作,球队债务不断上升,拖欠工资的情况持续不减,最终俱乐部停止运营。
与金元时代重庆队的疯狂相比,小本经营的南通海门科迪源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典范。
南通海门科迪源于2011年5月扎根江苏海门,从球队组建之初就确立了以青训为主的俱乐部运营方针。凭借俱乐部老板李泰镇的足球热情,俱乐部母公司拖鞋厂持续稳定的财务投入,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俱乐部管理能力,近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球员。被培养出来的,比如现在在广州队踢球的球员。表现出色的U20队凌杰,以及在科迪园逐渐占据领先地位的程鑫、尹汉龙,都是俱乐部青训中的出色球员。
从2021年开始,俱乐部在成立十年的背景下,从江苏足球冠军联赛一路征战中冠联赛、中乙联赛。 2023赛季,主场以1-0的成绩击败中超球队深圳队,成功进入中超联赛。足总杯四分之一决赛。
事实上,科迪源在2022年遭遇了投资者撤资的危机时刻。但俱乐部长期小容量经营、科学管理、务实耐心的运营理念最终帮助球队挺了过来,成功度过了疫情时代。
对比重庆和科迪源,最重要的是如何逆行业潮流,逃离金源足球的漩涡,坚持自己的俱乐部经营理念。
科迪园的经验可以复制,重庆走过的路需要避免。俱乐部本身的运营是一支球队如何走得长远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由于对自身缺乏了解而盲目跟风的疯狂,还是浮躁、不靠谱的行业氛围,都造成了俱乐部经营不善的命运。短视的足球管理理念和只顾眼前、忽视长远的态度,为俱乐部未来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与国外的百年俱乐部相比,他们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甚至人类历史上的传染病也未能杀死球队。可以说,每一支百年团队都是有沉淀的。他们拥有贯穿家族历史的稳定球迷文化,拥有大量可复制且永无休止的足球经验。
最重要的是他们喜欢足球以及足球在社区中的普及。但我们俱乐部心胸太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甚至不以冷静的角度对待足球和球迷。
职业足球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也不是纯粹的公益事业。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培育、需要尊重、需要从底层做起的文化与产业融合的体育事业,需要每个团队的努力。
特殊原因
如果说管理层和俱乐部自身运营的问题构成了球队消失的大部分原因,那么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非理性”、“不规范”的运营以及球队个性化问题则构成了球队消失的剩余原因。部分。
2006年,上海富豪朱骏收购了中超球队上海中邦,并更名为上海联城足球俱乐部。那个赛季,上海联城表现出色,最终以中超联赛第七名的成绩结束。 2007年,朱骏收购了另一支老球队上海申花,将两支中超球队合并。新的上海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成立。自此,上海联城足球俱乐部解散。他的中超资格也被放弃。
在投资人朱军看来,上海联合城所持有的中超资格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而俱乐部本身也是其资本运作的一个玩具。不过,从联赛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来看,俱乐部的合并和解散无疑具有破坏性。
球队日复一日的变化,变成了工作人员、球员和球迷的困惑,积累的球队文化和上海德比也戛然而止。球队和联盟的稳定显然很重要,但无休止的断裂并购无疑会对联盟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甘肃奥信,一支因场地不达标而退出职业联赛的球队。 2013年,奥新队对球场进行了简单修缮,勉强通过了足协验收。但2014赛季,奥新无法提供1957年建成的七里河主场相关的建筑验收报告,导致奥新进入中乙联赛的时间被推迟。
原因是,2013赛季,有意加盟中乙的球队多达28支。球队数量的突然增加,显着提高了足协的审核门槛。因此,2013年勉强加入中乙后,奥新在主场硬件上陷入了困境。落后于对手而失去资格,随后宣布解散。
同样因为场地问题影响球队进场的还有上文提到的毅腾。 2018赛季刚刚完成中甲降级的流浪者毅腾队,因训练场只有一片草坪而被勒令降级至中乙。
退出原因最为特殊的是武汉光谷队。 2008年9月28日,武汉队球员李玮锋故意踩踏国安队球员路江,但裁判没有当场判罚。两天后,中国足协发布处罚令,对李玮峰追加处罚并禁赛8场。武汉队立即提出抗议,并表示如果不改变判罚将退出联赛。
同年10月2日,申诉无果后,武汉队正式宣布退出中超联赛。 10月8日,中国足协宣布对武汉光谷实施禁赛,取消武汉队的注册资格,并处以30万元罚款。 14年的武汉队解散。
公司因场地问题无法进入可以理解,但像武汉光谷这样的并购和不可想象的退出是不可接受的。
这些球队的消失,都体现了中国职业足球的不专业,以及对足球本身的不尊重。足球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玩物,它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元素。足球是所有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上层产业。然而,中国职业足球不仅缺乏扎实的足球基础,也缺乏对这样一个行业的尊重。
保持对足球的尊重,用长远的眼光经营足球,把足球当作一项需要终生奋斗的事业,学习西方百年俱乐部的经验,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结尾
二十年来,已有124支球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有的因为投资人问题被阻止进入职业联赛,有的因为俱乐部本身运营不合理而不得不退出。一个团队从萌芽到诞生再到成熟需要时间,知识、资金,最重要的是耐心缺一不可。
确实,这124支充满球迷热情的球队已经消失,但他们留下的教训更值得我们珍惜。中国职业足球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这些球队的冒险尝试。我们期待着那些还活着的人。球队才能走得更远,让职业足球的火焰一直燃烧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