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李存根
近日,以杨殷烈士生平为题材的情景剧《用生命捍卫信仰》正在广州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加紧排练。作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之一,杨殷是“陈李济”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部情景喜剧通过与90年代出生的后人、共产党员的远程对话,展现了杨殷的感人事迹。也传递了集红色基因、创业精神、拼搏精神为一体的中华老字号“陈李济”的发展故事。
老字号中药品牌
“陈李济,一家依然充满活力的中药企业,有三老,即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广州白云山陈李济制药厂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金伟介绍。
作为全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之一,“陈李济”始建于公元1600年,比著名的北京同仁堂早了69年。如今,历经420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最长寿的制药公司。
相传公元1600年底,广东南海县医生李胜佐从药商陈体全那里发现了银子。他收回了黄金,并归还了原来的银子。陈友被李诚实的性格所打动,投资了药材店。两人签署了一份十六字的合伙文件,“大家出资,利益共享,齐心协力,济世济世,发展自己的财富。”他们各自取了自己姓氏中的一个字,将自己的店名命名为“陈李记”,意为“陈李记”。合作并共同努力帮助世界。”
“老地方”是指“陈李记”创立于广州城南双门地(今北京路194号)。它位于北京路中心,每天有数千人经过。 1998年,“陈李吉”工厂迁至广州大道南1688号,实现现代化生产。 2004年,为了更好地展示百年品牌风采,“陈李济”投资建设了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此后扩建为陈李济中医药文化园。 2019年,“陈李济”重返千年北京路,恢复岭南老建筑风格,复兴四百年传统文化辉煌。未来,北京路“陈李济”旧址将打造成集“商业、体验、客厅”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中心。
“老品”是指陈李济的“家规”——所有的药丸都遵循古法和家谱。采药要道道,配制要依法……“陈李济”一直坚持精选药材。如果买的是正品,如果平日没有足够的材料,宁愿停产。清朝时,同治皇帝声称他的“追风苏和丸”服用后病好了。于是,当时商号为“兴和堂”的广东陈李济名声大振。
危机时刻的救济
“火兼文武以调手,药辨君臣心以济天下”。这是“陈立吉”古老的企业格言。至今仍悬挂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内,警示后人勿忘“济世”初心,保持老字号应有的匠心精神。
在“齐心协力,济世济世”宗旨的指引下,历代陈李济人以行善为乐,把为劳动人民免费服务作为店规。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数百年。在旧社会,饥民、难民众多,行人常常晕倒不省人事。 “陈李记”店的员工见状,会代他们出去救援、上药、通知家人。炎热的夏季,广州街头有不少苦力挑着担子、拉着车。 “陈李吉”还在人行道上设立茶缸,免费提供茶叶。
在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记者还看到了一件“古董”——英国进口的“火烛车”复制模型。清末民初,广州城内街道狭窄,巷弄纵横。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居民以柴火为燃料,因此经常发生火灾。由于当时缺乏消防设备,一旦发生火灾,各家各户只能自救,往往损失惨重。时任“陈李济”经理和股东商议决定成立志愿消防队。他们花重金从英国购买了三辆消防车和相关设备,在该市组建了一支志愿消防队。除了配备消防器材外,他们还准备了应急药箱。消防车上写有“兴和堂”、“救援救助”字样。一旦某处发生火灾,立即义务救援。
历史已远去,但“陈李济”的善行仍在羊城口口相传。
红色标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陈李济”推出了一系列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情景喜剧《用生命捍卫信仰》就是其中之一。这部情景喜剧的大部分演员都是“陈李济”的员工。饰演杨殷女儿杨爱兰的苏子珊感叹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在《陈历记》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我们可以在杨殷烈士身上看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和为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杨殷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运动的先驱和军事情报、安全工作的重要领导者。 15岁时,杨殷考入香港英文书院,后转入广州圣心书院(今广州市第三中学),住在父亲的终生挚友陈绍全家中。 “陈李济”的年轻老板。他的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陈李济》中度过的。
大革命时期,杨殷作为工人在“陈李济”的各个作坊里宣讲革命。当时,陈李济工作室的师傅们亲切地称他为“印哥”、“黑碳头哥”。 1925年,杨殷在“陈李集”发动工人,组织工会,并与李波、冯应林、谭灿新等车间工人交朋友,并秘密招募他们成为陈李集第一批工人党员。广州.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工人党“陈李济”共产党领导的一批红色工会。
1927年,国民党“四月十五”反革命政变后,杨殷在“陈李集”设立情报站,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并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为广州起义做准备。当年广州起义前夕,在杨殷的安排下,中共广东省委在北京路陈李济制药厂二楼召开广州工农兵代表会议广州(当时的“玉山杂货店”)。这就是今天北京路光耀陈李济大厦的侧门。现已被列为广州市革命旧址。
1929年,杨殷被反动派逮捕,死于上海龙华监狱。 2009年,国家授予杨殷“新中国两百英雄”称号。他作为用生命捍卫信仰的英雄被载入共和国史册。
“有多少革命先烈像我的祖父杨殷一样,为今天的民族复兴抛洒了生命和热血。子孙后代应该倍加珍惜,传承红色基因,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杨殷烈士的孙女崔经纬观看了《用生命捍卫信仰》。”他后来说。
记者了解到,此外,国内首个杨殷事迹陈列馆已于本月初在陈李济中医药文化园建成,成为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之一。 “陈李济”还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为指定讲解点,开展“学习党史、坚守初心、讲好阳阴故事”等活动。
诚信创新
“陈李记”成立之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陈、李两家轮流掌管生意,三年,互相监督。选拔的管理者不仅要懂医、懂经商,还要德才兼备。这实际上就是中国私营股份制的雏形。这种比较先进的管理体系,让“陈李记”得以持续发展数百年。
“传承精髓、坚守诚信、创新”是老字号中药品牌的发展之本,“陈李济”也不例外。 400多年来,“陈李济”秉承“古老传统药材,道地药材”的宗旨,创造了参茸白凤丸、千金宝云丸、乌鸡白凤丸、养心宁神丸等众多名优产品。医药市场。
目前,“陈李济中医文化”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陈李济”正在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医药文化、传承优秀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他创办的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岭南地区首家中医药产业博物馆,已成为公众通过实物展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
“陈李济”的创新代表是行业内首创的蜡壳蜜丸。这种用蜡壳包装药品的方法可以防止霉菌和昆虫。它问世后不久,引发了中药制造的包装革命。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全国医药行业。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制作了蜡壳制作过程的视频,向全世界传播建议。
创新为“陈力吉”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截至今年,“陈力吉”拥有省级研发平台3个,有效授权专利51项。
“陈李济”目前全称是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广药集团有限公司,秉承“时尚中药”的理念,重点做两篇文章: “大南医”、“大健康”。未来,“陈李济”将继续发展养生文化产业,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3994.html